身邊有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嗎?請試著連續跟他們相處12小時以上,你一定有機會觀察到許多有趣的事。我從小孩身上學到的其中一件事,就是不滿足帶來的動力與堅持。當小朋友想要某一件事物時,他們會不斷的嘗試各種方法,直到達到目的為止。
即使在他們的小小世界,在非常有限的能力、工具的前提下,依舊會發生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過程。但,孩童天生就會,用盡全力去追求,直到滿足為止。
那大人呢?你也是如此嗎?
十萬個『不行』,畫出你生命的框架
曾有幼兒教育學家統計過,從孩童出生,直到12歲為止,平均會聽過十萬次以上的『不行』,周遭的人會不斷教會他各種不行,在他的生命中,不斷地畫出不同的邊界,從此,孩童學會辨識哪邊可以、哪邊不行。
從大腦神經元的發育研究顯示,12歲以下的孩童,神經元的相互牽引、搭建新迴路的功能最活躍,換句話說,就是創造力最活躍的時候。當孩童在玩各種遊戲時,他們是當真的,在他們的世界中,各種奇幻冒險與現實,是沒有分別的。
但隨著年紀長大,神經元會越來越穩定,建構出來的迴路越多,新迴路就越少產生,當他們慢慢接受現實的世界,奇幻的冒險、天馬行空的創意,也逐漸流逝。這就是社會化的妥協,當你越覺得週遭的事物都是「應當如此」習以為常的時候,喪失的好奇心,背後代表的也是失去自我突破的可能性。
「小確幸」是毒害人生幸福的捷徑
人體的機制,從遠古開始,就一直在「不滿足」與「滿足」之間擺動。當肚子餓,身體的化學反應會讓你覺得不安、不定,血液開始往四肢集中,大腦開始冷靜的搜尋獵物,一切的機制會讓你充滿動力,必須去做點什麼,直到肚子被填飽為止。自古,就有「越王勾踐」臥薪嘗膽的事蹟,強迫自己隨時處於萬般難受、五體「不滿足」的情況下,全心全意地去達成目標。
不滿足的感覺,其實就是身體的一個開關,打開它,雖然會不自在,但動力就會源源不絕的產出。關上它,滿足了,身體就會懶洋洋,處於休息的模式。曾幾何時,開始流行的「小確幸」,不斷地打斷身體的機制,持續提供小小滿足的結果,人生奮鬥、突破的動力就悄悄消失了。「安於現狀」可以是一時的,但持續太久,驀然回首,也許會萬分惋惜錯失的光陰跟時機。
心法一:喚醒天性
不滿足是你的天性,只不過隨著成長,被你遺忘而已。提醒自己多觀察周遭的一切,小心地傾聽自己內心的感觸,抓住任何一絲的不安、不爽、不痛快、不滿足,然後緊盯這個感覺,多想想是什麼引起它,然後放大它。寫下來也好,痛罵它也行,抱怨給朋友聽也行,重點是,確定下一步,要做某些事,去改變它!
心法二:旅程的起點,是從目標確定後開始
跟出國旅行,或是魔戒中的哈比人一樣,你永遠不會真正的行動,除非確定了目標。只要目標對你足夠重要,他就會吸引你,推動你一步一步的邁進。記得,除非達到目的,不然中途別對自己太好!小確幸就像旅途中的各種誘惑,會讓你停駐,會讓你遲疑,會讓你忘了目標。
心法三:赤子之心
曾經的你,也還是個小孩,當時沒有麼事情讓你覺得不可能,即使是為了一顆糖果,在拿到手之前,你一樣會用盡一切方法、發揮無限創意,直到糖果入口。現在的你也行,唯一能阻止你抵達目標的,只有當你自己被環境說服,覺得做不到,直到你放棄之前,沒有人可以讓你放棄!
很喜歡陽岱鋼的那句話:
不放手,直到夢想到手!
讓不滿足成為你最大的動力,源源不絕的推動你,去改變、去創造,讓自己過得更好,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!